前言-soloham方法论

  1. soloham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和灵感的组别, 笔者认为最好的练习教程是选手的比赛视频, 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肌肉记忆, 保证招式的准确率和美观度.

  2. 从动作的简单模仿, 到理解原理, 到逐渐熟练不失误, 到招式连贯美观, 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进步的过程, 每个人的试错过程也不尽相同, 任何教程都不应该, 也不可能指导学习者跳过这个过程或者大量缩减这个过程的时间

  3. 对于大多数soloham招式而言, 长久少量的练习胜过短期大量的练习, 某些关键发力点灵感以及保证准确率的技巧, 可能就会在长久练习的某一天显现出来.

  4. 对于大部分soloham招式而言, 它的起始状态, 中间过程, 结束状态都是动态的, 因此十分讲究运力和时机,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5. 因为动态性强, 无法以一个一个的动作为基本教学单位. 故本教程以细节准则为基本单位(如发力点,发力时机与发力方向), 分为硬准则和软准则: 硬准则决定招式能不能做得出来, 对应本教程的招式原理部分; 软准则决定做的是否美观与流畅, 对应本教程的细节要点部分.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软硬准则难以保证完全正确与客观, 如果您在跟随本教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感理解, 不必遵循准则. 并欢迎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6. 本系列教程旨在记录本人的练习过程, 尝试阐明招式的技术原理, 尝试给出本人练习过程的一些技巧, 展示本人练习过程的典型错误, 为其他练习者提供可能的灵感

  7. 基础是否牢固决定将来可以走多远, 招式能做得出来和做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希望大家用心练习 ——《离线之道》

前继基础

  • 单球基础 - 离线之道

    单球收发球

    调整平衡

    • 挂腿抽线 抓绳子中部, 练习向右抛球和抽线的手感

    挂腿抽线

  • Rei的soloham教学视频

  • 文海溢的soloham教学视频
  • 欧阳顺涛的soloham教学视频
  • 运双球在b站上有很多优质教学, 本篇尝试对几份教学进行总结, 并提出一些细节和错误范例. 笔者入门是靠的Rei的视频, 那时文海溢和欧阳顺涛的视频都还没有上架.
  • 这一招是所有招式的基础, 熟悉运球的手感和原理, 才能在进入其他招式时, 以及在做完招式回到运球时, 保持整体轨迹的丝滑优美, 减少不必要的轨迹扰动. 同时在做某些双球扰动比较大的招式(例如三圈六芒星)后, 也能通过适当的发力调整到运球轨迹而不至于撞球, 也就是所谓的救球.
  • 本文章会引用上面视频的一些片段,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标准示范

  • 排名不分先后, 由于选手在比赛时基本不会长时间单独运球, 因此部分选手只放收发球部分, 并不适合作为练习对照. 超过五拍的稳定运球比较适合作为练习对照素材, 例如上面提到的Rei和欧阳和文海溢的教学视频.
  • Rei Iwakura

rei-发球运球收球

  • Kaoru Nakamura

发球-Kaoru

  • Gunju Eom

发球-Gunju镜像

收球-Gunju镜像

  • Hajime Miura

hajime-发球运球

收球-Hajime

  • 欧阳顺涛

欧阳-发球运球收球

  • 文海溢

文海溢-发球运球收球

  • 葛斌

发球-葛斌

收球-葛斌

第三视角-运球

第一视角-运球

招式原理

soloham是一个使用两个4a球和两跟线进行表演的组别, 两个球分别系在右手中指和食指, 并用右手握住, 依次发出. 需要掌握一定的握持方法和自己合适的绳子长度.

运双球是soloham的入门动作, 可以分为发球, 抛球, 运球, 挑高, 收球这几个部分

细节要点

  • 1.握持与绳子长度

    • 中指主线

      • 葛斌, hajime的方法
      • 中指主线, 发副球的时候, 右手要外翻

      中指主线发球方式-第一视角

    • 食指主线

      • rei, kaoru, 欧阳的握法
      • 食指线位笔者不是很熟练, 放一个欧阳老师的范例

      食指主线发球方式-第一视角

    • 并排握法

      • 文老板的握持方法, 在发第二个球时, 需要倒腾一下手指
      • 双发招式必须要用这种握法

      双发

    • 不同握持方法各有特色, 没有好坏之分, 在做有些招式时会产生不同的手感以及观感.

      • 例如闭环结构(单手运球), 食指主线可以做到没有手指在圈内, 而中指主线则会有两根手指在圈内
      • 中指和食指在某些招式中, 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关系

    • 绳长, 一般而言副线会短一点, 方便发球, 过长的副线在发副球时需要更大的代偿动作, 但过短的副线不利于抽线回收, 发球也容易后倾. 主线绳长看个人需要, 越短的绳子做招式频率就越快, 但过短的绳子在做一些身体技时会不够用. 总体而言可以根据岩仓老师的视频中, 100cm和85cm来剪, 我是参考文老板视频中, 右手到左肩的距离来剪主线, 减去5cm是副线. 不同的绳长在做不同招式时各有特色各有观感, 因此很难定义一种完美绳长, 适合自己的绳长需要长时间调整手感之后才能找到, 一开始根据建议即可. 比如hajime的副线就特别短, 但依然可以做很多流畅的抽线招式.
  • 2.发球

    • 主线球称为主球, 副线球称为副球, 只在发球时有区别, 运球时没有主副区别

    • 主球发球与捏线

      • 捏线方法: 中指捏法, 食指捏法. 笔者更喜欢食指扣, 对我而言更容易捏紧

      主球发球-中指捏线

      主球发球-食指捏线

      • 捏线长度: 要保证第二个球发球之前, 扣住的绳长要合理, 过长会导致限制右手发球且容易撞球, 过短会导致发副球时左手容易碰到主球. 基本上保证副球下落后, 能和主球高度差不多

      主球捏线长度

    • 副球发球与接球

      • 标准: 直, 正, 稳

        • 直: 双球发到线上是, 轴心线要重合, 不能有夹角, 否则运球容易掉, 参考岩仓玲视频.

          • 直与不直和出手的方向有关, 也就是右手小臂和大臂摆动的方向,
          • 在两个球都直的情况下, 由于发球平面并不是一个平面, 因此左手要向右接球

          副球不直

        • 正: 副球落下时要保证平衡, 不倒向任何一侧, 否则需要手动调整平衡, 会导致轴心线有夹角

          • 正不正和出手时手腕手指的动作和握法有关, 需要长期练习
          • 我们都知道单球发球时, 中指是扣在轴心, 食指和无名指在球体上发固定, 大拇指和小拇指在两侧外部固定, 这样是很容易发出正的球, 而双球在发第一个球和第二个球时, 手指都或多或少受到限制, 需要手臂和手腕做一定的代偿, 或者手指增加一些动作, 才能发出正的球. 这里以我的发球方式作一个示例.

          副球不正

          单球是很容易发正的

          而双球无论是主球还是副球握法都天然的不对称

        • 稳: 副球落点要在右肩前方, 不能前倾或者后倾, 尽量不要脚步往前移动或者往后移动去接球, 需要卸力防止撞球

        副球不稳

      • 由于左手扣紧了一部分线, 因此右手发球空间是受限的, 发力稍微收敛一点.
      • 另外由于右手发副球, 没有左手在前面挡线, 因此要通过抛球末端的动作来施加往回的力, 可以参考文老板的视频中一个动作来训练落点. 发副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把副线甩到肩膀上. 建议不要穿很滑的衣服

      副球训练动作

      • 绳圈的约束性和趋同性

        • 观察两个不直的球, 进入绳圈运球后的变化

        绳圈的约束性和趋同性

  • 3.运球准备-抛球下落进绳圈

    抛高下落进圈

    • 抛球姿势: 文老板的视频里有提到, 左右手要捏紧
    • 抛球高度: rei的视频里有提到, 抛球的高度, 头顶左右, 要直上直下
    • 放线时机: 在球落到线上之前即可, 注意不要让球后溜, 需要右手在上
    • 接球进圈: 双手合拢, 适当向下卸掉下落的力, 准备运球
    • 优化衔接: 跳过这部分, 直接发球之后就放线运球

    发球直接进圈

  • 4.运球

    • 先回答几个问题

      • 先学收发球还是先学运球? 都可以, 如果运球节奏迟迟找不到的情况下, 先练熟收发球, 收发熟练的情况下, 每次就不需要花时间稳定球, 调整球的平衡, 可以直接进入运球练习. 另外能做好直和正的发球, 可以为运球提供良好的基础
      • 先练侧身位还是先练纵向? 都可以. 文老板的视频里是先运纵向, 岩仓老师是先纵向. 纵向适合控制轨道, 侧向适合感受双手的力. 最终两种都要熟练
      • 双手开合程度: soloham运球时双手基本是靠在一起的, 双手拉开的是空竹双铃的运球方法

      双手开合程度

      • 双手动还是单手动? 都可以, 有的人可能一开始上来习惯双手, 有的人一开始习惯单手, 但最终要掌握右手左手和双手三种方式

      单手双手都要会

    • 运球发力时机的掌握: 可以参考文老板和欧阳的建议,先不抖, 感受球在线上快乐跳动的感觉. 前面两三拍的节奏, 就是发力的节奏. 视觉观感上, 发力时机在于一个球到达底部时, 实际上节奏很快, 肉眼看球是来不及的, 只能靠肌肉记忆记住发力时机

    感受球快乐的跳动

    • 运球发力方向: 向上, 不要前后乱动
    • 运球稳定:挑战稳定运球20下

      • 运球中的维持平衡: 双手发力要在一个平面, 双手高度尽量一致, 或者右手略低. 轨迹不在一个平面了怎么办,要么向相反方向调整, 要么维持运球, 等待绳圈的约束趋同.

        运球平衡

        单手运球平衡

      • 运球中的调整节奏: 和两个东西有关, 一个是绳长, 一个是运球的高低. 在做一些招式后绳圈可能会变短, 要随即调整手感.

      运球节奏-绳长

      运球节奏-球高

    • 救球: 在受干扰的线位, 通过左右手施加某些特定的力, 使得运球轨迹恢复饱满的过程. ex: 六芒星

    注意六芒星结束后左手先上提了黄球,而非双手一起运球

    • 运球感有点靠灵感,快的三五天就能找到,笔者是断断续续找了一年多才找到。找不到灵感时就多练练收发球
  • 5.收球准备-挑高捏线接球

    • 挑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很多教程忽略的一点. 事实上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招式讲解, 欧阳老师有做过双球挑高的教学
    • 挑高有两种手感, 一种是上提的手感, 一种是打开的手感, 两种感觉都要有, 才能让球挑的高且不前倾. 需要找准发力时机, 找不准发力时机会导致挑出的球前倾后倾, 挑的高度过高过低或者挑不出

    挑高-双手打开

    挑高-左手上提

    双手打开加上提

  • 也会撞球, 取决于勾绳的长度和卸力
  • 挑高是顺势的, 不能想着挑高再挑高, 那样节奏是慢半拍的. 需要训练肌肉记忆
  • 6.收球

    挑高接球卸力

    第一视角

    • 收球首先需要把肩膀上的线抖下来, 动作幅度不能太大, 要保证不把球弹出轨道. 熟练之后再上一步收球准备中, 挑高卸力时, 就已经把线抖下来了.
    • 收球抛球和运球前抛球的手感是类似的,不同在于需要往右, 往前,不是直上直下,高度也会低一些, 身位是侧身位, 弹起球的方向和位置, 尽可能使得球竖直向下, 不要太高, 不利于抽线
    • 中指主线位是很好收球的, 食指线搭在腿上, 中指稍微内扣, 就可以把主线和副线的平面区分开.

    中指内扣利于收球

    • 抽线要有提的动作, 时机在球碰线的时候, 但是提的动作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快
    • 注意一种危险情况: 抛球没有抛到副线平面, 依然在主线上, 这时右手上提, 会导致打脸

    防止一种危险情况

  • 7.拓展

    • 一个适合练习的小动作, 就是把主球直接停住, 挂在线上, 发副球. 可以训练副球上线和副球抽线, 5次以上

    一个练习方法

    • 指定任意收球

      • 要眼疾手快, 训练肌肉记忆, 思考总是慢半拍的
      • 个人一个小技巧: 看绳圈前方的球, 默念颜色, 就是收上来的颜色. 建议到文末视频里看

      盯着前面的球找节奏

    • 各种花式收发球(与抽线重发结合), 向前抽, 抓线, 反向抽(反向发), 射月发, 过臂发
    • 侧向运球

    侧面运球

    • 单手运双球

    单手运球

典型错误

在上一部分基本都已经提到过了

  • 发主球前倾

er1

  • 发主球后倾, 副球线过长

er2

  • 主球线没捏紧, 主球打手

er3

  • 发副球卡线, 这种情况要么解开卡线, 大力发副球, 要么把主球收回来, 调整好副球, 重新发两球

er4-1

解扣继续发

  • 接副球撞球

er5

  • 发副球前倾

er6

  • 发副球后倾

er7

  • 发副球不正

  • 发副球不直

  • 副线从肩膀上掉下来

er8

  • 进圈无卸力, 球掉了出来

er9

  • 手未合拢, 或者慢慢变得不合拢

er10

  • 运球节奏不对

er11-1

er11-2

  • 运球出圈

er13

  • 运球轨迹偏转, 指身体慢慢朝一个方向倾斜了

er14

  • 挑高前倾

er15-2

  • 挑高后倾

er16

  • 收球打脸

  • 收球抽线掉球

er17

视频教学

b站源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C411t7vT/?vd_source=9fc1aeab20d64d4315c451b9c18d30d8